铂金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明显的偏爱(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有大量的影迷围在专用码头附近,等着迎接一波波明星到来。

张导带领一行人的船靠码头上岸,岸边就有人喊了起来:“a,a!”

能特地跑来参加电影节的,通常是比较内行的铁杆影迷,有人认出他们是中国的,却叫不出名字,于是高喊A。

这个就足以令张导等人振奋,九七年还不比二十年后,这时候大家的满足阈值较低,还处于走出国门即是光荣的阶段。

二十年后从罗马到威尼斯几乎被中国游客占领,以至于中国警察出现在意大利街头,联合执法以确保中国公民安。

然而这一切在眼下都是难以想象的,有个喊一声中国就让大家高兴了。

阿佳妮戴着墨镜,又和中国团队在一起,居然没有被认出来。

这里是意大利,阿佳妮也是个外国影星,一切都是相互的,她没有深耕这个市场,受关注程度显然不如在法国和德国。

码头也有记者守候,一行人仅短暂停留,拍照后即走,将位置让给后来者。

张导的工作人员早就上岛了,引导大家前往首映礼举办地。

丽都岛很小,还没有中国厦门的鼓浪屿大,任何两点步行都要不了多久。

虽然设置了专用的通道,但封路并不严格,一路上还是碰到不是游客和影迷,阿佳妮还是被认了出来,于是许多人热情地打招呼,但很自觉,并不围观堵截。

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柏林都不太一样,参展影片只有四、五分之一,普通民众并不需要办理特别的通行证就参与绝大多数环节的活动,气氛要自由轻松许多,可能喝杯咖啡就能遇到国际著名影人,不像其他地方相对隔离,民众也没有那么大惊小怪。

比较特别的是中国影人在整个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的头几年在威尼斯大放异彩,一方面是以张导为首的艺术家将好作品送来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年的电影节艺术总监马可·穆勒曾经留学中国,流露出明显的偏爱。

这不能说是作弊,而是相对更加扶持,比如提名的机率会高一些。

基本就在这期间,威尼斯电影节共授予华语电影七次最高奖,柏林5五次,戛纳给了两次,可以说是三大电影节中最偏爱华语电影的一个。

历史上获得两座金狮奖的导演仅有四位,张导凭《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第三关,,而后李安以《色不戒》成为第四个。

九四年不满十八岁的演员夏雨主演姜导《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威尼斯最佳男主,至今仍是该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巩琍、凯哥、姜导、赵微等都曾担任评委会主席或委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追求绝对平等是不现实的,电影节也是如此。

别看姜导今天为张导两肋插刀,十年后却彻底掰了。

他因为《鬼子来了》被禁止从事导演工作五年,零七年复出拍了《太阳照常升起》,冲击那年的威尼斯金狮。

而那年正好张导是威尼斯的评委主席。

这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出发前姜导信心满满地说:“谋事在我,成事在谋!”

结果那年张导把金狮给了李安的《色不戒》,虽然肥水也没流外人田,却把姜导气疯了。

不过现在大家还是好兄弟,一伙人很快来到沙滩边的一个台子上。

张导是威尼斯电影节常客,各方面都很有经验,首映仪式并没有放在电影院里,而是在海边。

反正主要环节就是拍照宣传,将信息发出去,在哪都一样,放在海边更有自由的氛围,画面也漂亮得多。

不过因正因为参展的影片少,官方才允许这么做,戛纳和柏林对宣传都有严格限制。

这无疑是个高招,大量影迷和媒体被吸引过来,围个里三层外三层。

尤其是阿佳妮被认出来后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